在新工科建设浪潮与工程教育认证体系革新的双轮驱动下,重庆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立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化工行业转型升级需求,依托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平台,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秉承“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实践创新、协同育人”的核心理念,构建起“文化思想导航-思教融合、教研相长领航-科教融合、创新实践促航-赛教融合、校企协同助航-产教融合”的“四航引领、四教融合”式化工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图1 “四航引领、四教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文化思想导航计划,强化思政引领,培养学生优秀品格
构建了特色鲜明的“35668”育人体系,通过培育创新、实践、奋斗三种精神,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运用“五局育人”方法论(开局谋篇、谋局定向、破局攻坚、格局提升、完局总结)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以“六勤”教学法促进师生全方位互动,以“六心”育人观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八大树人”的培养目标。推行课程思政“五进”战略,将价值引领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五学”联动体系,形成“领学示范-督学保障-辅学帮扶-励学促进-践学深化”的良性循环。通过“党建引领、管理育人、朋辈助力、争先创优”四维协同机制强化学风建设,培养出以田尧(全国优秀共青团员)、马悦(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优秀人才,为破解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引领、学习动力等关键问题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构筑教研相长领航计划,强化学业引领,提升学生科研水平
以“强化基础、突出特色、AI赋能”为路径,构建了“目标产物设计—AI辅助制备—表征分析—工艺优化—工程实践—模拟仿真—毕业设计”的全链条课程体系。深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推进“AI+分析化学”“AI+化工原理”等智能化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与工程分析能力。围绕石油炼制、天然气净化、化工制药等领域,开发行业导向课程,强化工程实践能力。采用项目式、案例式教学,将科研问题融入课堂,形成“Silicalite-1分子筛合成”“VOCs催化燃烧催化剂研制”等100余个工程案例,获省部级教学奖项10余项,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促进科研”的良性循环。
实施创新实践促航计划,强化素质引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构建“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省部级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基础-专业-综合-创新”四模块递进式学科竞赛实践平台。开发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实践课程,推行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机制,实现“一生一赛”全覆盖,实施“万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将产业需求融入实践教学,成果实施以来,学生获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奖项200余项、省部级奖项300余项,实现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落实企业助航计划,强化协同引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以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双主体、四对接、五共同、双共创、全过程”的协同育人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双主体”深度合作,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协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贯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联动、实践教学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重点与中石化四川维尼纶厂等西部龙头企业共建50余个工程实践基地,形成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实践基地、共授专业课程、共管实习实训、共评培养质量的育人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培养全过程,通过“卓越工程师计划”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毕业生在化工行业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文/张鹏 熊伟 杨睿宇 邱会东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必威体育登录网址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必威体育登录网址 ”,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